喀斯特洼地有望建造尋找“地外文明”的“天眼”

資料來源:新華網

2005年3月27日

新華網貴陽3月27日電(記者  周之江)

作為天文界國際性項目的建設候選地之一,中國西南部的喀斯特洼

地有望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國際天文學界希望,這個5

00米口徑的“天眼”建成後,能幫助地球人接收到某種來自“地

外文明”的信號,並揭開宇宙起源之謎。     

3月18日,國際1平方公里陣射電望遠鏡選址工作組在貴州省普

定縣尚家衝實地考察,他們認為,貴州喀斯特洼地適合於球反射面

形望遠鏡陣的建設。這意味著,貴州喀斯特洼地作為天文界國際性

項目大射電望遠鏡的建設候選地之一,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競爭力。 

前不久,國家天文臺對外公佈了正在全力推進的七大天文科學工程

,即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空間太陽望遠鏡、雲

南高美古2.4米望遠鏡建設、雲南撫仙湖1米紅外太陽塔建設、

中國月球探測計劃、青藏高原天文臺選址計劃、500米口徑球面

射電望遠鏡。建造中國“天眼”的工程也名列其中,專家認為,這

七大天文工程的建設,標誌著中國科學家將把探索宇宙奧妙的觸覺

延伸到更為遙遠的外太空空間。 

“人類渴望弄清楚宇宙結構是如何形成和演化至今的,只有大射電

望遠鏡才能幫助人類實現這一夢想。1997年7月,中國團隊提

出要獨立建造一面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望遠鏡,即射電望遠鏡的初

步設想。”國家射電望遠鏡項目首席科學家南仁東說。 

據了解,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參與國已提出了5種實現1平方公

里陣射電望遠鏡的工程方案,中國的射電望遠鏡方案名列其中。根

據這一方案,中國科學家將在一個直徑500米的喀斯特洼坑上,

鋪設由計算機隨時調整方位的小球面塊,形成一個完整的旋轉拋物

面,使望遠鏡有效照明口徑達到300米、接收面積達到1平方公

里。     

據南仁東介紹,歷經10年的研究,射電望遠鏡總體組完成了主動

反射面、饋源索支撐等關鍵技術的可行性研究,各項關鍵技術均取

得突破,已無技術風險,具備參與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遴選立項的條

件。 

他說,這臺望遠鏡將為中國深空探測計劃提供一個高靈敏度、高解

析度的地面跟蹤與遙控設備;透過對不同宇宙距離中性氫的觀測來

研究宇宙的起源及其演化;期望發現奇異星、大量的新脈衝星甚至

中子星-黑洞雙星系統;同時作為國際射電網的最大口徑單元參加

國際聯測,進入遙遠星系核心的未知領域。 

“2006年,射電望遠鏡的選址評估工作將水落石出,”南仁東

說,“中國射電天文學家對於射電望遠鏡作為國家大科學裝置立項

和未來的成功建設充滿信心。”(完)

(責任編輯:姚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