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民間科學家”在北大孔雀開屏

來源:廈門晚報

2005年10月13日

據10月9日《新京報》報道,8日,一名之前是撫順煤氣公司的管道

工的50歲老男人郭英森在北京大學西門外支起廣告牌,稱自己能從

理論上證明UFO(不明飛行物)的存在,並要挑戰北大物理學的老

師。 

前管道工的水平是高深莫測的,他說國內很多學者一直否認UFO的

存在,自己從1994年8月第一次親眼看見UFO後,就開始自學物理

學並研究UFO。2000年完成了自己的理論,證明UFO就是外星飛船

,而且能從物理學基本理論上推導出UFO的制造和飛行原理。但

直到下午4點收工,沒有一人“應戰”。北大物理學院一老師說,

這樣的理論根本不值得評論。還好,也不是一點回聲都沒有,一個

學經濟的學生指郭英森未證明外星人存在,卻先證明外星飛船的存

在,犯了常識性錯誤。郭說:“你是外行。” 

我不把一個管道工在北大的設擂視作挑釁,甚至不視作是一種表演

。在我看來,在我們這樣一個特別講究主流、正統和出身的社會裡

,一群土得掉渣的民間科學家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位置,所以,他們

為了強調自己和自己控索科學的權利的存在,隻好通過怪異的方式

來制造有利的輿論,也變得十分好理解。 

把擂臺擺到北大,並且準備擺到清華,這種選擇反映了前管道工郭

英森的“農民式狡黠”。但究其實,在“北大清華”成為中國人的

教育圖騰的語境中,前管道工郭英森別無選擇。 

事實上,拋開UFO的是是非非,我們看到的是郭英森所代表的“民

間科學家”在進行學術和社會活動時的底線,那就是在“理論上”

和正統的科學家實現對話。 

然而,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民間科學家”根本是一個無足輕重的

戲謔之稱,它充滿著所謂的主流價值觀的輕蔑,因而尤其帶有公眾

認識上的不確定性––譬如“這樣的理論根本不值得評論”。 

我懷疑“不值得評論”等於“不值得平視”。其實,郭英森的遭遇

幾乎是一種群體性遭遇的延續。眾多造飛機、潛艇的農民,他們在

行政批復等多個環節上遭到的挫折,遠遠大於他們在科學探索上獲

得的自尊––9月24日上午,湖北農民發明家李玉明設計的鰭板式

潛艇“霞光2號”,在長江江面上進行首次試航,但被長江海事局

叫停,因其試航未辦理手續。 

由這些人相類似的命運,愈加驗證了一個事實:民間科學家因為得

不到正名,因為得不到正名的機會––哪怕是最後證實自己是錯誤

的機會。所以他們急不可耐地尋找任何一個縫隙,他們正在加劇的

“正名饑渴”,恰恰揭露了一個主流的“話語權階層”在對待“科

學家野史”上的漠不關心,從而也將這個階層所固有的傲慢與偏見

、自私與懦弱暴露無遺––我在那名指出郭英森犯下常識性錯誤的

北大學生身上看到的認真和純樸,在“主流”那裡看不到。 

郭英森對圍觀的學生說,你們去把研究物理學的老師找來,“如果

他們能駁倒我,我立馬卷起東西走人。”最終他還是準備走人了,

不是因為被駁倒而是因為被蔑視。一個被戲謔的民間科學家在北大

像個孔雀一樣“開了一回屏”,他沒有獲得掌聲,但獲得了揭露。

在他的心中,或許已經有什麼東西在倒塌。 

(伍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