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攜武器用于國防的中國飛碟

來源:新華網

2006年3月1日


想象圖 (圖1)


想象圖 (圖2)


想象圖 (圖3)

2006年2月24日下午,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北京未名

高智科技有限公司(原北大高智)北京格物創道科技發明有限公司共

同主辦的平流層太陽能空天飛行系統創新計划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大

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 

會上,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空間信息集成

與3S工程應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晏磊與北京格物創道科技發明

有限公司首席發明家孔維銘向本網記者透露,中國自己研發制造的

狀似飛碟的平流層太陽能空天飛行器有望在兩年內升空。 

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牽頭,北京格物創道科技發明有限

公司、北京未名高智科技有限公司(原北大高智)支持形成的平流層

太陽能空天飛行系統研究開發專業機構,一直致力于太陽能飛行器

系統集成技朮的研究、開發和運用,迄今已經開發出具有獨立知識

產權和自主掌握核心技朮的“平流層太陽能空天飛行系統”仿真模

擬模型。該飛行系統正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太陽能空天飛行系統在通訊、氣象、地面監測、國防等領域有著廣

泛的用途。如:航空攝影、災情監控、大型活動(奧運會等)的通信

中繼平台、石油管道巡邏、大氣采樣及戰場監視、目標定位、晝夜

偵察等等。 

該系統可部分替代衛星的功能,在很多應用領域比衛星更有優勢。

由于它的飛行高度在20千米到30千米高空,遠遠低于衛星,在通信

應用中它的通信質量更好、信號延時更短,在對地觀測應用中分辨

率更高,更加可靠等等,太陽能平流層平台的研究現已成為新的世

界熱點。 

有人對太陽能飛機做了如下描述,“它的成本是人造衛星的20分之

一,在空中可持續留空飛行達半年之久。” 

目前,美國、以色列、日本等國都在積極開展對太陽能飛機的研究

。其中美國的“太陽神”號太陽能無人飛機,曾在29400米的高空,

航行達18小時之久。美國的一些的科學家預測,几年以后太陽能無

人機將在美國的國防與軍事行動中扮演極其重要、甚至成為其它軍

事裝備無法替代的角色。 

隨著通訊、交通、氣象等領域的技朮發展,越來越迫切需要穩定的

、通道容量不受限制的空中中繼與監控平台。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科

學家們不約而同地將眼光投向了平流層,期待著一種能夠在平流層

中穩定的懸浮平台出現。

美國通訊專家斷言,第四代移動通訊系統的中繼平台就是能穩定在

平流層中的太陽能飛行器。 

目前世界上的包括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瑞士、

瑞典、英國、日本等都在暗中投入巨額資金和大量的人力在加緊這

方面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成果,美國、瑞士、俄羅斯

太陽能飛行器均已經升到了平流層,并做過多項實驗。 

而我國在這方面還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與其它大國之間的差距已

拉大。但該領域畢竟尚處于起步階段,通過取長補短,走出我們的

自主創新路已是當務之急。 

世界各國競相投入巨額資金發展平流層太陽能空天平台系統,決不

僅僅是出于戰略的考慮。其根本動力,仍然在于經濟發展的需求,

在于空間技朮能夠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并具有誘人的經濟前

景。國務院經濟發展中心、經濟學家馬賓教授指出:中國在發展生

產力的道路上,應實現從盲目到科學的轉變,開發新的知識密集型

產業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邁出快捷的步伐。空間技朮等高技

朮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它給予人類加快發展生產力以新的契

機,對此我們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據美國一位工業家分析,預計國際通信衛星組織從1985年至2010年

的25年間,僅利用衛星進行信息服務一項,累計收益可達到3400億

美元﹔全世界空間能源的累計收益可達到2000∼6000億美元﹔空間

材料加工的累計收益可達到640 億美元﹔空間旅游業的累計收益可

達15 億美元。總的經濟效益可以超過1萬億美元。美國微重力公司

預測,在20 年內單利用空間微重力條件進行晶體生長這一項,年

產可達1000 億美元。 

其實該系統的最大應用領域還在民用方面,其中最大的市場將是作

為未來通訊的中繼。此外在大型活動(奧運會)、氣象、災害監控及

軍事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空間,預計未來5年左右平流層太陽能

飛行系統將形成至少120億美元的年市場需求。在前景如此誘人的

巨大市場里,中國能有新的作為嗎? 

21世紀將是科學技朮更加發展的時代,空間技朮更接近于太空工業

化,尤其是要使太空人類化變成現實。開發太空資源為人類服務,

將成為世界各國爭奪的目標。 

人類已利用航天飛機、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進行空間材料加工和

藥物制備的成功試驗。從此人類把世世代代習慣于在重力環境中的

思維與活動,擴展到了微重力環境,又為未來的空間工業化、商業

化展現出動人的前景。 

太空資源得天獨厚,將激勵一代乃至數代天才的事業家去開發,尋

找新機會,創建新企業。航天事業可代表一個國家的希望所在,也

是明天的技朮發祥地,在空間領域領先的國家,必然在技朮上領先

,而在技朮上領先的國家將成為21世紀的強國。 

從空間技朮轉化為生產力,到取得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還有一條

漫長的道路要走。它不是建立一個地面站,或買一些儀器設備就能

解決問題,而是一項涉及面廣、內容復雜的系統工程。 

中國政府對開發空間資源,發展空間技朮十分重視,已把空間技朮

作為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列入2000 年至2020年《國家中長

期科學技朮發展綱領》中,明確提出要加強航天動力和推進技朮、

測控技朮、載人航天技朮的發展研究。 

溫家寶總理近日在全國科技大會上強調,要准確把握我國科技發展

的指導方針和目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

局出發,確定了“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

指導方針,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自主創新是科技發

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支撐國家崛起的筋骨。

(圖片來源:人民法制網。記者 劉萬里 劉敏) 

(來源: 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 駱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