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百慕達三角之謎答案,可能與電磁能有關

來源:人民網

2006年5月日


地圖上顯示的百慕大三角(新浪科技配圖)


海洋傳奇迷們的百慕大三角想象圖(新浪科技配圖)

由水泥和石頭堆砌起來的屋子周圍會突然起火﹔鏡子自己碎裂,碎

片能飛到100米之外!金屬會卷曲、破裂,甚至會碎成面包屑狀的

粉末……這些在一個物理愛好者的實驗中出現的現象,也許與經常

發生飛機、輪船失蹤案的百慕大三角之謎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系。


百慕大之謎迄今未解

20世紀以來所發生的各種奇異事件,最讓人費解的大概就要算發生

在百慕大三角的一連串飛機與輪船的失蹤案了。所謂百慕大三角,

指北起百慕大群島,西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南至波多黎各

的一個三角形海域。從1945年開始,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只都在這

里神秘地失蹤。現在,百慕大三角已經成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

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

百慕大三角之謎自出現以來就眾說紛紜,一些百慕大三角的旅行者

們每次驚險回歸后就報道了他們有關電磁的古怪經歷:他們乘坐的

船或者飛機會被一種奇怪的蒸汽所吞沒,爾后所有的儀器都失靈、

紊亂了,莫名其妙的霧會在整個海面上升起,而當時的自然天氣都

不可能產生霧,也沒有任何理由來解釋這些電磁失常情況。

這種反常現象被后人百般猜測,把原因歸結為“海怪”、UFO、心

靈感應、時空彎曲等等,也有人認為,百慕大之謎并不存在,這些

神秘事件肯定是那些無聊的朮士們在宣揚他們超自然的思想。可人

們似乎沒有對一個事實太在意:這些事故的經歷者都是富有經驗的

領航員、船長,甚至是海岸巡邏隊的隊員。

這些不尋常的現象形成了科學界長久不解的“百慕大三角”謎團,

展示大自然中不為人類所知的神秘一面。

雖然百慕大之謎至今沒有徹底解決,但現在已經出現了最為合理的

解釋,這個解釋是由加拿大物理愛好者哈奇森提出的。在他進行的

多次電磁方面的實驗中,意外地發生了一些離奇現象,這些離奇現

象與百慕大三角報道中出現的現象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因此,哈

奇森相信,百慕大之謎與電磁有關。


誰讓物體飛了起來?

哈奇森是加拿大的一個業余物理愛好者,他喜歡鼓搗一些奇怪的科

學實驗,他的家里擺滿了實驗用品。他可能與很多奇思妙想的科幻

電影主角相似,唯一的不同只是,他這個人物并不是虛構的,他的

實驗也不是。

1979年的一天,哈奇森正在研究泰斯拉縱波(尼古拉?泰斯拉,無線

電之父)。由于實驗場地有限,那些用來發射電磁場和波的設備,

比如泰斯拉線圈、高頻發生器等等,只能勉強塞入到一個小屋子里

。哈奇森把所有機器都打開,然后安靜地等待著他的實驗結果。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哈奇森突然感到有個東西落在肩膀上,他斜眼

一看,是塊金屬片,他也沒怎么在意,把那金屬片扔了回去,它卻

又飛了過來,打在他身上!這時哈奇森再觀察屋里的其它動靜──

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放在地上的一根大鐵棒竟然飛了起來

,在空中懸浮了一秒鐘,然后“砰”的一聲,又摔到了地上!


發生了什么?

為了搞清楚真相,哈奇森一次次地重復他的實驗,又有令人驚駭的

現象發生。比如:物體持續飄浮起來,像木頭、塑料、泡沫塑料、

銅、鋅,它們會在空中盤旋,來回穿梭,形成旋渦并且不斷升起,

甚至有些物體會以驚人的速度自動拋出,撞擊到人身上。

但這樣的魔幻效應并不是時時都發生的,有時需要靜靜地等上好几

天的時間才能看到一次,而在大多數時間里,沒有任何異常狀況發

生。后來,通過對儀器不斷地變換位置,比如光譜分析器、磁力計

、蓋格計數器(蓋格計數器其實是輻射探測器的一種,可用來測量

肉眼看不見的帶電微粒)等儀器,哈奇森終于摸透了魔幻效應的“

脾性”,可以很快制造出魔幻效應了。


新奇現象接踵而來

進一步的實驗還發現:由水泥和石頭堆砌起來的屋子周圍會突然起

火﹔鏡子自己碎裂,碎片能飛到100米之外!金屬會卷曲、破裂,

甚至會碎成面包屑狀的粉末﹔不同的金屬可以在室溫下熔合在一起

,有的金屬可以變成果凍或泥的狀態,當儀器所產生的場被撤走后

,它們會重新變硬﹔空中出現光束,緊接著無數光環顯現,與此同

時,容器中的水開始打旋……

真是聞所未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無數人都爭搶著去看哈奇森的

實驗。哈奇森還向人們展示了無數實驗中留下的樣品──那些被“

劈”開的金屬、被彎曲了的粗大鋼條、從鋁塊中冒出來的硬幣……

上述這些奇特的現象就被稱為“哈奇森效應”,哈奇森猜測,這種

效應就是那些實驗儀器的古怪組合而導致的,它們發射出的電磁波

互相干涉,產生出某種奇特的能量,這些能量在某些特別的區域交

疊,在這些區域中,物體會飄浮起來,多種材料會變形,物體還會

莫名其妙地消失……

但如此微弱的電磁力為何能夠產生這般強大的力量?按照傳統的知

識經驗,人們以為那么一點力并不會產生任何值得稱道的結果。因

此,有些科學家猜測,哈奇森是在無意中“觸碰”到了“零點能”

,此能量由物質在絕對零度時表現的振動而得名。最近的研究表明

,有一種沒有任何實物粒子的物質狀態,叫“量子真空”,其場的

總能量處于最低,這是一切物質運動及能量場的最初始狀態,這樣

的狀態具有無限變化的潛在能力。零點能就是由量子真空中的粒子

和和反粒子不斷出現和湮滅產生的。據推測,量子真空中,每立方

厘米包含的能量密度有1013焦耳,足以在瞬間燒干地球上所有海洋

的水分!既然能產生這么大的能量,我們就不難想象哈奇森效應產

生的種種奇異現象了。相比之下,“消失”、“瓦解”等原先曾讓

我們人類驚恐萬分的現象簡直不值一提!

但是零點能是如何被激發出來的呢?

一觸即發的“零點能”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另一位美國發明家泰德?蓋革農,他發

現每個電子都具有一種獨特的電磁頻率,如果通過某些方法,讓電

子都應用相同的頻率,物質本身可以在此過程中發生改變。

這樣看來,在哈奇森效應中,零點能是由于空間電磁場的相互交織

和影響而被激發出來的。如果把某個物體暴露在各種電磁場相互交

織的地方,其實就相當于在盡可能地破壞物體的電子軌道。如果其

中一個電磁場的頻率與這個物體中某些電子的電磁頻率相同,就形

成了共振,使得量子真空中最低能量的零點能被激發出來,產生了

強大的破壞力。

在哈奇森的實驗中,當他把電磁能量調得更大,產生更多的共振,

金屬鍵外層的電子軌道就會被共振所破壞,導致金屬原子不停地振

蕩,結果,原子之間的固有框架開始動搖,整個金屬也就形成了一

種柔軟的、顫巍巍的“金屬果凍”,這情形看起來就像金屬在正常

的室溫下自動熔化了。

當電磁場被撤走后,金屬塊開始從瞬間“噩夢”般的躁動中冷靜下

來,“風平浪靜”了,金屬鍵開始在鄰近的原子之間再度形成,原

子之間重新兩兩“握手”,形成穩固的扭曲的形狀。這正是我們看

到的哈奇森效應。

實際上,哈奇森發展了一種新形式的電化學,就是通過改變電子軌

道的共振頻率,來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通過蓋革農的闡釋,我們

就可以把難以想象的神奇而復雜的實現哈奇森效應的手段變為簡單

的解釋──合乎經典物理學的解釋。

運用這些共振頻率,你就可以操作哈奇森使用的儀器,學到以下有

趣的技藝:你可以把物體里的化學鍵變得更強些,增大整個材料的

強度和耐受力,或者相反,你可以讓化學鍵變得弱一些,可能就讓

一塊鐵在室溫下變成一堆粉末。

還有別的呢:通過適當調節頻率,你可以讓一種物質表現得如同另

外一種物質,或者可能表現出我們至今從未見過的性質:模仿自然

界中從未存在過的原子、元素和化合物。如果一塊鋼鐵模仿了一片

羽毛,那么它飛起來就沒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電磁能布滿空間

在哈奇森效應之前,我們知道一個著名的“消失”實驗──1943年

的費城實驗。據說,“愛爾德里奇”號驅逐艦安裝了“隱形發生器

”。試驗開始后,這艘驅逐艦便從人們的視野中和雷達屏幕上消失

,就好像是完全消失在另一維空間,過了一會兒軍艦才重新出現。

費城實驗的理論基礎是愛因斯坦的統一場理論,該理論認為,引力

和電磁是相連、相通的,就像質量和能量通過質能公式聯系起來一

樣。証明統一場理論是愛因斯坦一生最后的愿望,雖然他從沒有最

后解決統一場理論,但是費城實驗的結果卻讓我們似乎看到了一些

什么。

如果愛因斯坦是對的,那么時間、空間,然后物質,都是相互關聯

的。而我們知道有件東西是整個宇宙所共有的──電磁能。

當你看著一個面包圈時,首先看到的是面包外圈,還是中間的空洞

?這是個心理題,但也可以幫助我們從新的視角理解哈奇森效應。

按照我們現有的物理學知識,哈奇森效應不可思議,這可能因為我

們總是把目光聚焦在面包外圈上,忽略了自然界無處不在的“空虛

”部分──空間,以及充斥其中的電磁能。哈奇森當然不是第一個

知道電磁的人,但是他的實驗讓人們把種種奇異事件的解釋目光集

中到了他所使用的所有設備的唯一產物──電磁的變換上面來。

道理很簡單:無處不在的空間實際上處處充斥著電磁能量,我們從

前關注的“面包圈”本身所發生的一切變化,都只是電磁能量的一

種爆發形式而已。

如果我們把100萬伏特的高壓打在自己身上,我們肯定會死,可是

改變電流的頻率,到了某個特定的數值,我們就可以讓百萬伏特的

高壓穿過我們的身體而不受到傷害,這個試驗自1952年就被很多人

成功嘗試過。

這是不是把你嚇壞了?但的確,要實現這一點并不難,要做的就只

是改變頻率。比如說,如果人體全部原子的頻率與牆壁全部原子的

頻率相同,人就能隨意穿牆而過﹔如果人體全部原子的頻率做到整

齊划一,人就會突然消失。費城實驗中的這艘驅逐艦也許就是在這

樣的情況下消失的。

“百慕大三角”現象的完美再現

憑直覺,人們總以為這些事只可能在實驗室制造的極端條件中發生

,事實并非如此,正如美國電磁學專家帕登所說:“哈奇森啟動設

備、進行實驗的初衷是平淡無奇的,只不過是利用舊電線和線圈進

行一些例行的操作。但正是用這種簡陋的設備,他找到自然界中很

多潛力存在的最有力証據。”

其實,哈奇森實驗室里產生的電力,和大氣中隱藏著的潛能相比,

簡直微不足道。最簡單的例子是,在一些閃電現象發生時,強大的

電流足以擾亂無線電波和几百公里之外的其它設備、足以損毀大樹

和房屋、足以使沙礫熔成玻璃。

有沒有可能,哈奇森效應只是自然界“大機器”的一個微弱、但極

為幸運和典型的例子罷了?巨大的“自然機器”會不會形成另外一

種形式的古怪事物,在我們的時空中導致某個物體、某件事情出錯

?

我們自然想到了百慕大三角之謎,其實,哈奇森效應是百慕大種種

怪現象的完美再現。哈奇森發現的眾多效應仿佛一致模擬了百慕大

各種報道中的現象──古怪的旋渦云團和光亮、綠光和磷光、電磁

異常。在哈奇森的某些實驗中,物體也會披著一層灰色的霧,在房

間里飛轉、飄移,這些都可以拍照下來。百慕大三角有沒有可能恰

巧具有適當的溫度和天氣,又處于電磁重點區域,以至于產生了和

哈奇森效應一模一樣的現象?

但是電磁可以導致飛機和船只消失嗎?哈奇森說:這極有可能,自

然界可以自發地形成這些場,然后制造出某種適當的情況,使得船

只和飛機完全碎裂,或者消失到另外的維度、領域中去。

哈奇森效應一經傳播,全球轟動,那些研究各種“靈異”現象的科

學家們都頗有啟發,有的甚至豁然開朗。稍微比較一下各種實驗的

和自然的現象,我們就能看出,這些長久以來困惑人們的現象中,

有的是哈奇森效應中的一種現象,有的只是在不同的場合下發生的

類似哈奇森效應的“翻版”。

人們紛紛開始重視自然界中和人群中種種現象發生的背后有沒有電

磁“旋渦”的存在。顯然,有太多關于電磁的秘密我們還沒有了解

,電磁很可能是通向大自然更多驚人現象的大門,它的潛力是無限

的。

在我們的科學技朮不斷發展的今天,以往科學家、哲學家的夢幻,

如今都在慢慢地變成現實。我們應當更深刻地去認識自然界的潛在

能量和力量,無論這種潛力對我們來說有沒有直接的效益,我們都

應當開始重視它。從這一點來說,哈奇森貢獻恐怕還在于,他發現

的效應向世人展示了我們周圍無處不在的巨大潛能。

來源:《大科技•科學之謎》

【人民網海南視窗】 編輯:胡 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