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陰影”探測外星生命

來源:解放日報

2006年7月7日


“恆星陰影”外表是塑料制的,形狀很像菊花
,直徑達50米。它可以擋住來自恆星的光線。

美計劃十年內發射人造裝置阻擋恆星強光更好觀測行星


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努力探測地球之外的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雖然我們已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許多行星,但是在恆星的強光之下,

這些行星很難在太空望遠鏡中展露其真容。現在,探測技術將要有

重大進展。

據悉,美國國家航空與航天局計劃在十年內發射一種名為“恆星陰

影”的人造裝置,它能擋住恆星的光芒,使人類可以借助太空望遠

鏡探測行星表面的情況。


生命跡象將清晰可辨

英國《泰晤士報》6日報道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韋伯斯特•

卡什最近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指出,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幻

小說家們一直猜測在那些與地球類似的行星上存在生命。

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175個行星。但是由

于尺寸太小,它們所反射的輝光與恆星的強光相比太微弱了,科學

家利用現有技術還無法探尋它們的細節,因此無從尋找它們上面是

否存在生命的跡象。

現在,即將問世的“恆星陰影”裝置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卡什介紹說,這個裝置的外表是塑料制的,形狀很像菊花,直徑達

50米。它可以擋住來自恆星的光線,使得它“花瓣”陰影中行星的

區域在功能強大的太空望遠鏡中清晰可辨。人們將可以觀察到行星

表面的細節,比如海洋、陸地、冰山和雲朵,乃至能探測是否有水

、氧氣和沼氣,這些都是生命可能存在的跡象。


須與太空望遠鏡配合

據介紹,科學家們利用現有技術已能造出“恆星陰影”裝置,並且

很可能在十年內與預定2013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一前一後發射,以配合工作。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是大名鼎鼎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的

接班人,“哈勃”作為人類建造的第一座空間天文台,如今已快到

退休年齡了。與它相比,“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功能更強。

在“恆星陰影”的配合下,它能探測到30光年外像月球那麼小的行

星。

據悉,美國航空與航天局已經為“恆星陰影”的基礎研究提供了40

萬美元的資金,現在正考慮再申請4億美元建造“恆星陰影”,並

將它發射升空,讓它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相距1.5萬英

里配合工作。

卡什還雄心勃勃地說,更進一步的計劃名為“新太空圖像”,這項

計劃的大致內容就是准備在月球上安置一排望遠鏡,在太空中安置

一系列“恆星陰影”。通過它們科學家們可以拍攝到遙遠的行星照

片。卡什說,“不斷尋找新大陸的想法一直深深扎根于人們的腦海

當中。”


新聞鏈接 現有觀測法各有優劣

由于恆星本身發光發熱,因此通過天文望遠鏡尋找不是難事。但行

星卻是不發光的天體,單憑肉眼很難找到,天文學家們一般通過兩

種方法來尋找行星的蹤跡。

第一種方法發明于上世紀80年代末,即通過觀察恆星本身的擺動現

象,來推斷該顆恆星附近是否有行星伴隨。根據研究太陽系的情況

,當一顆行星環繞恆星運動時,其引力作用會使恆星偏離中心,產

生擺動現象。譬如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在圍繞太陽公轉時產生

的引力,令太陽偏離中心達80萬公里。然而,“觀察恆星擺動法”

只能發現一些類似木星的大恆星,而像地球這樣的小體積行星,其

引力並不足以對恆星產生明顯的拉扯影響。對于探測天外文明來說

,發現像木星這樣的大行星固然重要,然而,發現尺寸更小、體積

更類似地球的行星才是科學家們更關心的。

于是,第二種探測更小行星的方法應運而生,這便是所謂的“陰影

觀測法”。當太陽系外有一顆行星穿過它圍繞運轉的恆星和地球上

天文望遠鏡之間時,理論上講,從天文望遠鏡中看到的恆星將會變

暗一點,也就是說在恆星的光亮上會出現一個小影斑。然而這影斑

太弱了,就如同一只蚊子在三百多公里外的亮光前飛過時留下的陰

影。即便如此,科學家還是認為,檢測行星穿越恆星時出現的陰影

這個方法,應該是最先進的尋找新行星的方法。然而,由于地球大

氣層的影響,人們往往很難從地面望遠鏡中尋找到這個微弱的陰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