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時報
2008年5月27日
這是「鳳凰號」在美東時間25日晚間降落火星後
首批傳回的照片之一,照片中拍攝到鳳凰號的機
身一小角,也可看到火星表面地形。(美聯社)
尹德瀚/綜合廿六日外電報導 在美國航太總署加州帕薩迪納「噴射推進實驗室」工作的麥庫斯頓( 右),25日看到「鳳凰號」傳回安全降落火星的畫面之後,高興得與 同事抱在一起。(美聯社)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器「鳳凰號」(Phoenix Mars Lander)昨晚按照預定計畫,在美東時間25日晚間8時(台灣 時間26日早晨8時)之前,幾近完美的降落火星北極附近,並傳回清 晰畫面,接下來鳳凰號將展開3個月的探測任務。 32年探測任務首度著陸 加州帕薩迪納「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地面控制中心,在美東時間25日 晚間7點53分收到無線電訊號,證實鳳凰號已經突破最後階段的重重 難關並順利落地。鳳凰號計畫經理高史坦說,這是噴射推進實驗室執 行火星探測任務32年來首度在火星軟著陸。 鳳凰號在降落後一分鐘就按照計畫暫停傳輸訊號,以便將僅餘的電池 電力用來打開太陽能板和其他裝備。第一批傳回的照片證實,蒐集並 供應能源的太陽能板已經打開,觀測氣象的氣象桅和立體攝影機都已 就位。 能否啟用機械臂是關鍵 接下來一個關鍵就看鳳凰號能否順利啟用其機械臂。這支機械臂長 2.35公尺,其設計是要在火星地表挖出1公尺深的壕溝並採集土壤樣 本和可能存在的冰或水,然後由鳳凰號的儀器對樣本進行化學和地質 分析。但鳳凰號本身的裝備無法偵測火星現在或過去是否存在生命。 這支機械臂上攜帶了一個攝影機和兩套燈光,負責拍攝機械臂挖掘的 地點和樣本;鳳凰號另外還有一套立體攝影設備,可以對其周遭環境 提供高解析度立體影像,讓控制中心的科學家對鳳凰號的降落地點有 更深入的觀察。 永凍層可能保留生命紀錄 鳳凰號的降落地點是在火星北極附近的「北極大平原」(Vastitas Borealis),其緯度相當於加拿大北部,鳳凰號第一批傳回的照片 也顯示,該處地貌很像是地球極區的永凍層。科學家認為,火星北極 和地球北極一樣經歷明顯的季節變化,地表的永凍層中可能保留比較 溫暖、比較適合生命生存的氣候紀錄。 擔任鳳凰號計畫首席探測員的亞利桑納大學史密斯教授說,這次任務 重點就是挖掘,「我們認為因為隕石和其他撞擊的因素,火星在某個 時間點一定存在有機體」,如果能證實水和有機體的存在,代表火星 有個「可居住區」。 鳳凰號這次降落幾乎是無懈可擊,唯一的瑕疵是它打開降落傘的時間 比預定時間晚7秒鐘,導致其實際降落地點稍微偏離目標降落地點, 這個地點佈滿圓卵石,但不會對鳳凰號造成任何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