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大膽展望:未來太空機器人可智慧勘測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08年7月4日


動畫片《星際總動員》中的陸地植被探測員機器人


《星際總動員》中盤旋在空中的戰艦

來源:騰訊科技   悠悠

據美國太空網報道,也許科學家們僅能夢想擁有像動畫電影《星際總

動員》中陸地植被探測員(EVE)那樣的太空機器人,但現實中美國研

究人員正致力於研製新型太空船、飛艇和漫步者探測器,並計劃在探

測遙遠太空時實現機器人智慧勘測。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沃爾夫岡芬克說

,“這樣不僅可讓您看到全面的太空景象,而且也可以觀測到局部的

細節,並有助於更具針對性地確定在何處部署地面儀器裝置。” 

在決定部署飛船之前,芬克會事先發射軌道航太器對有興趣的科學研

究目標進行一次全面測量勘察,甚至可以近距離查看某一區域以尋找

最佳著陸點,最後投下一個漫步勘測車或者其他的表面探測器,之後

探測器會快速地移動到目標區域。2009年,科學家將發射一顆類似的

表面探測器,它將部署在火星科學實驗室任務中,屆時我們將能了解

到它是如何進行火星表面探測的。美國宇航局的天空起重機(Sky 

Crane)載運系統將會在火星表面上懸停,並可以通過調節絞車和繩索

來降低探測器的高度。 
 
一些火星探測任務現已證明了將人造衛星同表面探測器相結合使用具

有一定的優勢。科學家通過三顆火星探測衛星發回的數據為美國宇航

局“鳳凰號”火星探測器確定著陸點,並旋轉人造衛星的攝像儀便於

近距離勘測火星表面。火星探測衛星甚至幫助美國宇航局“機遇號”

和“勇氣號”探測器避開火星表面障礙物。 

然而,芬克和他的研究同事想讓太空探測機器人能夠擺脫人類的控制

,獨自決定何時去往何地進行探測,這對未來人造衛星執行象土星和

木星這樣遙遠地方的探測任務時具有決定性鋪墊作用,否則來自地球

的探測指令信號傳給探測機器人需要花費一個小時的時間。 

關鍵是通過軟體運演算法則幫助太空探測機器人自己做出執行命令的

決定。芬克研究小組已經開始測試這樣的運演算法則,他們通過3個

小型探測器和一架攝像儀觀察模擬的室內景象。攝像儀識別出哪些是

探測目標,而哪些是障礙物體,從而使得探測器避開障礙物接近到探

測目標,這一系列活動都是在沒有人干預情況下完成的。 

芬克指出,“將人造衛星同表面探測器相結合使用是最大的挑戰,在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我們正搭建開發軟體的戶外試驗平臺,以積極

行動解決這一挑戰。”戶外試驗包括用一個微型飛船代替攝像機,來

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向飛船發出指令,觀察飛船移

動和自己部署探測器。目前,該實地測試為美國宇航局和歐洲宇航局

執行土衛六或木衛二探測任務使用類似的指令軟體做好鋪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