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民生@報
2009年2月21日
推動台灣天文教育的蔡章獻,早年在天文台工作情景。天文館/提供
【記者邱淑玲/報導】 台灣天文界的耆宿,也是前台北市立天文台長蔡章獻,今年2月3日辭 世,並將於2月25日公祭。從小熱愛星空觀測的他,將一生完全奉獻 給台灣天文界,為表彰他對台灣天文觀測的貢獻,美國哈佛天文台特 別將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蔡」(Tsai)。 生長於日治時期的台北市萬華,蔡章獻自幼即對夜空中的星星著迷, 早年曾負笈東瀛求學。台灣光復以後,蔡章獻即展開台灣的天文教育 。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表示,民國四、五十年代,台灣天文還在起 步階段,在那樣艱困的條件下,蔡章獻不僅參與圓山天文台的設計與 建造,並於民國58年出任首任台長,積極展開天文教育推廣,直到民 國80年以67高齡退休,前後服務長達22年。退休前並協助規劃興建天 文科學教育館。 蔡章獻的一生,幾乎離不開星空。他曾在北海岸拍下台灣的第一張日 食照片,而且不遺餘力推動民眾參與天文觀測與研究,為圓山天文台 添購觀測設備並設立天象館,每逢特殊天象到來,便利用機會為社會 各界做演講闡述,以傳播天文知識,至少有二十餘萬民眾受惠。 晚年旅居大陸蘇州的蔡台長,在天文觀測上親力親為。早在民國30年 ,他即以四吋望遠鏡觀測當時的火星接近地球景象,並投稿於日本《 南之星》雜誌;同年9月觀測日全食並繪下日冕模樣,成為日本著名 天文雜誌《天界》封面;民國51年更發現在麒麟座的不規則變星。 美國哈佛天文台為表彰他對台灣天文觀測的貢獻,將發現的一顆小行 星命名為「蔡」(Tsai)。蔡章獻不但是第一位獲得此榮耀的台灣人 ,也是繼張衡、祖沖之、一行禪師、郭守敬、沈括等古代科學家後, 第六位留名於小行星的現代華人天文學者。 蔡章獻從事天文工作22年,獲頒國內外無數獎項。即使從天文工作崗 位退休,仍持續關心天文教育推廣和國內外天文交流。在長達半個世 紀的天文推廣教育路上,他的成就是台灣天文發展的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