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聯合新聞網
2009年3月5日
文大史學系副教授周健和他的怪書,他鼓勵學
生廣泛閱讀增加知識和創意。(吳昱玟/攝影)
周健的書櫃總填滿《古中國的X檔案》、《
外星人之謎》等書,由於愛貓成痴,他也添
購許多「貓書」供同學參考。(吳昱玟/攝影)
【校園特約記者吳昱玟/台北報導】 「半夜兩點是陰陽交界,在黑暗的密閉空間打開錄音設備,對空氣問 話•••真的有聲音回應的話,請立刻把音檔交給我研究!」文化大 學通識課「世界文明史」課堂上一陣騷動,史學系副教授周健又在「 加碼送」,將他的不可思議研究和知識傳授給學生。 周健從高中開始研究UFO等超自然現象,曾擔任中華UFO科學學會理 事、台灣飛碟學會創始人之一,現任台灣飛碟學會常務理事。他說, 人們通常相信科學,其實還有非科學、反科學、超科學等領域,像托 夢、神蹟、外星人等現象確實存在,大家應該懷疑並研究,一味否認 反而跟不上時代。 上周健的課很有意思,他會介紹許多相關知識:至今無解的麥田圈圖 騰、納粹領袖希特勒著迷星相、失傳的馬王堆屍體保存技術等,讓學 生眼睛一亮。周健上通識課第一堂就預告,他會介紹學生未來世界可 能的樣貌,如和陰間溝通、和宇宙中其他星球的外星人往來,甚至可 以外太空畢業旅行,「有無限可能呢!」 系統性地閱讀、多參訪和旅遊,是周健認為拓展眼界的好方法。他印 金字塔透視圖、世界名畫解析給學生,讓講義至少「值得珍藏十年」 ;他也帶學生去國史館、總統府、蒙藏文化中心。參訪台北清真寺, 漂白學生對穆斯林的刻板印象更是年度重點,史學所研四的陳瑛說: 「聽他們禮拜唱歌時,真的進入了另個國度。」 這種上課方式很獲外系學生認同。觀光系一年級的張博鈞說,雖然不 會全盤相信老師給的超自然知識,但是至少聽到一些經驗;觀光一的 洪佑瑞則笑說:「比正課有趣!」 史學系學生跟周健相處較久,對他的教學看法兩極。畢業系友何旻潔 說,周健上課激發同學興趣,同學想深入瞭解時,就會從那個時代背 景查起,能消遣又能增加知識。 不願具名的學生則表示,他們繳學分費上課,並不是想聽到靈界和外 太空的知識,不希望浪費時間。而且周健上課和說笑的語氣是一樣的 ,「常分不清真假。」 「正課還是要上,」周健說這些只是讓學生瞭解皮毛,「如果可以開 另一專門課講更好!」 周健表示,國外對科學外的領域都有研究,日本有飛碟專門雜誌、美 國和俄國都在研究超能力。反觀台灣,掛名「大師」、「教授」講道 者甚多但都沒有依據,容易被民眾當成迷信、娛樂等閒視之。 周健建議,對任何知識應該懷疑、調查,像他寫的《新地心探險記》 就是美國海軍少將拜爾德在一九四七年被外星人招待到地心參觀的野 史,合理懷疑地底空間的配置,「地函、地核的概念是人類想像出來 的,畢竟沒人真正下去過。」人們不要只是相信唯物論、無神論,「 看不到並不代表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