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催眠影響大腦活動 催眠狀態確存在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1月17日

長期以來,很多人對催眠療法的可靠性以及催眠狀態是否真實存在抱有

懷疑。最新研究顯示,催眠確實影響大腦活動,催眠狀態確實存在。 

催眠狀態 

英國赫爾大學心理學係研究人員威廉·麥克格溫運用大腦活動成像技術

研究催眠現象,試圖證實人類大腦在催眠狀態下的活動變化由催眠引起

。 

研究人員首先測試實驗對象對催眠的反應,要求處于催眠狀態下的實驗

對象完成某項任務,例如聽一段不存在的音樂,看一只不存在的小貓。

根據實驗對象對任務指令的反應,研究人員從中選出10名高度易受影

響者和7名不易受影響者。不易受影響者對催眠中聽到的命令沒有反應

,只是進入放松狀態。 

研究人員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觀察實驗對象大腦活動

情況圖像。結果顯示,只有高度易受催眠影響的實驗對象前腦活動有變

化,不易受影響的實驗對象大腦相應區域沒有腦部活動變化。 

英國廣播公司(BBC)16日援引麥克格溫的話報道,研究結果明確

顯示,“這些變化由催眠引起,而不是簡單的放松所致”。 

接受暗示 

研究小組由赫爾大學心理學係和臨床神經係統學中心研究員組成,參與

者包括世界著名催眠學專家蘭米爾·基爾舍、腦部成像技術專家和建議

暗示專家等。 

在以往催眠研究中,研究人員通常要求實驗對象在催眠狀態下完成某項

任務,觀察這一過程中實驗對象大腦活動情況。質疑者認為,這種觀察

結果不能說明實驗對象大腦活動變化是由催眠所致還是由于任務命令所

致。

在麥克格溫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在實驗對象完成每項任務的間隔時間內

觀察他們的大腦活動,記錄他們在沒有任何命令或任務幹擾情況下的大

腦活動情況,與實驗對象在沒有受到催眠誘導情況下的大腦活動情況比

對。這是首次以這種方式研究催眠對大腦活動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表在《意識與認知》雜志。臨床心理學家邁克爾·希普認為

研究為“催眠能使大腦接受暗示和建議”理論提供了依據。 

改變模式 

在一般情況下,人類大腦中有一個區域與做白日夢、開小差和發呆有關

。這種狀態被稱為大腦“默認模式”。 

研究發現,在催眠狀態下,高度易受影響者大腦“默認模式”改變,分

管開小差的部分活動減少。這一情況只發生在高度易受影響的實驗對象

身上,麥克格溫認為這能證明催眠可“關閉”大腦中讓思路開小差的功

能,使注意力更集中。 

催眠療法正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治療。治療人員催眠患者後用語言等

方式給他們建議和暗示,利用催眠狀態下大腦易于接受建議的特點,幫

助人們戒煙或減肥。(康雯萱)